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
清明,在慎终追远中感悟中国文化风骨
2024-04-03 09:34:00  来源:中国玉环新闻网  作者:玉平

  清明,作为四大法定节假日之首,不仅是唯一一个集节气与节日为一体的日子,也是唯一一个春季的法定节日,有其独特的标志。当春光渐长,莺啼花浪,偶飘雨丝,紧随而来的便是中国人的清明情节,一年一度,永不消逝。甚至有人说,哪怕春节不团聚,清明也一定要回家看看。

  究其原因,清明节的存在,是中国文化风骨的外化与彰显。

  清明是中国人纵情山水的浪漫生活观。最美人间四月天,正是踏春好时节。宛若云霞的樱花、杏花、海棠花,人头攒动的鸡鸣寺、太子湾……春天是花的海洋,是和煦阳光与绵绵细雨的舞场,一切都是这么的让人沉醉,让人不禁扬起嘴角、放慢脚步、松快心灵,就像蜂飞向花,水流向海,诗人放舟高歌。陶行知说:“春天不是读书天,放个纸鸢,飞上半天。”清明,正是踏青的绝妙理由,与难得闲暇。有言道,人生就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。在清明,我们采集春和景明的美好体验,抒吐内心的不郁情绪,收获忍耐和突破短暂黑暗的不竭动力。

  清明是中国人死亦相生的超然生命观。在万物生长的浓郁气息里,处处饱含生机,就连墓前的草和小花也摇曳不止。此刻,人们追念至亲至爱的逝去,虽然内心哀思悲痛,却含有祝福和希冀的基调。中国人对死亡的看法,自古就是朴素自然的超然,比如汉朝流行“事死如事生”的观念,相信一个人在去世以后,肉身逝去但魂灵不灭,生命的终止也意味着新的可能性的诞生,就像花朵凋零后会再度开放。马克思唯物史观也告诉我们,死亡本身已预先包含在生命中。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,却能够把握生命的价值。在清明,我们重播与所爱之人的过往回忆,细细体悟死亡的意义,在正视和尊重死亡中激活对人生活法的思索。

  清明是中国人汩汩流淌的血脉呼唤。祭祖追远,是优良家风的一部分,也是对来时路的追寻。“我是谁”这一哲学命题,在生命树的宗族图谱里会显示出更加清晰的答案。赵钱孙李周,姓姓有历史。当我们耐心挖掘、聆听先人的故事,就会发现,原来时代的发展演变一一体现在我们的先祖身上,是坚韧地应对打击,还是巧妙地抓住机遇,又或者遗憾错过时代的脚步,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们,又启示我们该如何走下去。新年之初,各地还纷纷秀出了舞龙、斗龙绝活,不仅仪式精彩绝伦,更加深了我们对“龙的传人”这一身份认同,无论身在何处,乡音乡情不灭,同根同族同胞。在清明,我们沿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,回溯先人音容,找寻生命之根。

  清明是中国人伟大理想的精神延续。清明祭祖,不仅是祭奠宗族祖先,还是追思铸造伟大中国的人民英雄。中国走过了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艰难历程,迎来新时代的开放与强大,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身先士卒、鞠躬尽瘁的英烈。英雄虽远去,但以国为家、功成有我的精神坐标早已镌刻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休戚与共、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。”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,崇尚天下为公、克己奉公,信奉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。在清明,我们传承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,相信中国会在我们的添铸下更加生机勃发。

  纪念清明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多元化,但清明带给我们的意义永远不变。它是一种无言的信号,让人们既为生活驻足,也背负着希望与使命准备好继续出发,年复一年。这就是中国人刻进骨子里的浪漫,永远前进,永远充满希望,永远靠近理想。


[责任编辑]:张滨
[原标题]:清明,在慎终追远中感悟中国文化风骨
[原地址]:

专题报道
党纪学习教育
专题丨2024浙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
4·15”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
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
网络中国节·春节
2024新春走基层
一步一履总关情
在”浙“里看见全民反诈
“援”味生活 深情回望
开展“扫黄打非” 共筑精神家园
图片新闻

坎门:“益”起“点亮”幸福生活 坎门:“益”起“点亮”幸福生活

大麦屿:巾帼义剪暖人心 大麦屿:巾帼义剪暖人心

干江: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 干江: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

坎门:“乡村艺校”热闹开课 坎门:“乡村艺校”热闹开课

关于我们 | 版权声明 | 联系方式
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  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90012
批准文号:浙新办[2003]31号;浙ICP备09058876号;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
©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,保留所有权利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。

无限玉环

玉环发布